診斷:落枕(西醫稱為頸肌筋膜炎)。
治療:令患者取舒適仰臥位,常規消毒后取左側穴位,針尖向腕關節方向45度角斜刺中渚,針尖向肘關節方向45度角斜刺列缺,施以緩慢提插手法,以針感上傳過肘關節為度。針尖向后,沿頭皮15度角;斜刺百會,施以快速捻轉手法約1分鐘。囑患者自行低頭、仰頭、左右轉頭,速度緩慢、幅度由小漸大。針刺后患者即感前癥霍然而失,頭可正常活動,脖子、雙肩膀輕松。留針20分鐘起針,囑回家后多仰臥位休息。后告知1次治愈。
按:落枕是中醫病名,亦稱為“失枕”“失頸”。落枕是一種以頸項強痛、僵硬感、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的常見病。究其誘因不外乎外傷、勞損、受風著涼等,導致頸部筋膜肌肉內的血管收縮、缺血、微循環障礙、滲出、水腫而形成的非特異性的無菌性炎癥。
《針灸大全·四總穴歌》明言:“頭項尋列缺。”今人認為足太陽膀胱經經過頭頂正中線旁開1.5寸和項部正中線旁開1.3寸處,而膀胱經和肺經是對沖經,對沖經的氣血是互注的,絡穴可以治療對沖經的痛癥,列缺是肺經的絡穴,因此,列缺可以治療膀胱經氣血運行受阻引起的頭痛及項部疼痛。研究表明針刺列缺可有效增寬椎動脈的血管內徑,提高收縮期血流峰值、每分血流量,從而改善椎動脈的供血強度。《難經·六十八難》曰:“腧主體重節痛。”指出腧穴善于治療身體的沉重和肢體關節的疼痛。中渚為循行經過頸部的手少陽三焦經之腧穴,針刺可通經開竅、舒筋活絡、祛風散寒、理氣止痛,使氣血得以正常運行。百會穴在巔頂部,是足三陽、足厥陰和督脈等眾多經脈交會之處,針刺可清頭散風、開竅醒神、開慧增智、雙向調節血壓來解除間斷性頭皮針刺樣、抽搐樣疼痛,正常睡覺,偶有頭暈、惡心欲吐之癥。
遵《素問·調經論》曰“邪客于經,左盛則右病,右盛則左病……必巨刺之”之訓。選取健側列缺、中渚針刺調整陰陽氣血分布,使不平衡狀態予以糾正趨于平衡。配合患者自行活動頭頸部,動引氣至病所調節頸部的經氣解除病痛。
西安附兒中醫醫院“兒童發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育疾病名醫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