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石韋為少常用中藥,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列為中品。
別名:石葦、石尾。
來源:為蕨類水龍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韋、廬山石韋、氈毛石韋、有柄石韋、北京石韋等多種石韋的干燥帶柄葉片,均為野生。
產(chǎn)地:主產(chǎn)于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各地區(qū),此外華北、西北、東北各地也有分布,喜生長于溫熱潮濕的山林溪流地帶。
性狀鑒別:葉片多披針形也有戟形。有長柄,大小不一。最小者長5~10厘米,最大者長30~60厘米。葉片表面黃綠色,老葉面上生有多條縱順棕黑色小店,背面密生星狀柔毛如氈,嫩時灰白色或駝色。老后滿布孢子囊群,呈棕色,葉片革質(zhì),硬脆易碎斷,氣無,味微苦。
習慣以葉大、質(zhì)厚,表面淡綠色,背面有棕色毛者為佳。
主要成分:含皂甙、蒽醌類、黃酮類綿馬三萜、異芒果素等。
藥理作用:1、利尿;2、清熱止血;3、抗菌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變形桿菌、大腸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;4、抗流感病毒。
炮制:刷去背面星狀毛和孢子囊,切絲生用。
性味:甘苦、微寒。
歸經(jīng):入肺,膀胱經(jīng)。
功能:利尿通淋。
主治:熱淋、血淋、尿澀作痛。
臨床應用:實際應用不如萹蓄、萆薢普遍。但在利尿清熱和止血方面,仍有其特長。
1、用于治療熱淋,有小便不利、澀痛,配車前子、滑石等。
2、用于清熱止血,如血淋或石淋而有血尿,可配當歸、芍藥、紫珠草等,方如石韋散加減。如為熱癥吐血,可用石韋50g,濃煎頓服。
3、近年來試用于治白細胞減少,配紅棗,方如石韋紅棗湯:石韋30g、紅棗15g,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
用量:6~30g。
處方舉例:石韋散加減(《普濟方》):石韋30g,旱蓮草18g,紫珠草12g,白芍12g,瞿麥12g,冬葵子30g,白術12g,滑石18g,當歸9g,炙甘草4.5g,水煎服,治腎結石血尿。
注:石韋的原植物很多,分布地區(qū)甚廣。商品分為大葉石韋和小葉石韋兩類,同等藥用。但葉片的背面必需具有密生棕黃色柔毛者才能藥用。多種瓦葦和骨牌蕨,星蕨,其葉背面孢子囊作兩列點狀排列,而無星狀密生的柔毛,習慣不作藥用。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